索引號: 001008003015001/2022-0523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醫保/其他
文 號: 溫政辦〔2022〕29號 閱讀版本:
發布機構: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4-20
索引號: 001008003015001/2022-0523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醫保/其他
文 號: 溫政辦〔2022〕29號
閱讀版本:
發布機構: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4-20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溫州市
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22- 05- 13 10: 15 瀏覽次數: 來源: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字體:[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溫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4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溫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

為進一步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新時代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打造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標桿城市和運動之城,特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倡導“體育讓生活更美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深化改革激發活力,以系統理念和數字化引領發展,加快推動建成覆蓋城鄉、便民惠民、持續發展、不斷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溫州走好共富路、續寫創新史作出積極貢獻。到2025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4%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以上,城鄉居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4.5%以上,創成體育現代化縣(市、區)3個,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高質量實現行政村體育設施全覆蓋。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全民健身領域改革創新。以數字化為引領,聚焦數字賦能,圍繞“體有所健”,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數字化改革。以體育運動健身鍛煉“一碼通”——“溫動碼”為切入口,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地圖”、體育社團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科學健身、體質監測、體育賽事活動等應用場景,打造全民健身數字化服務平臺,依托“浙里辦”、“浙政釘”,提供全市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導航、預約、支付、體育賽事活動查詢報名、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等“一站式”服務。鼓勵政府投資新建體育場館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落實《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與運營體育場所的意見》(溫政辦〔2020〕74號),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投資運營體育場所和公共體育設施維修維護。創新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和數字化應用,制定落實公立學校體育場館100%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應開放盡開放。(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參與,不再列出

(二)完善全民健身制度體系。實施依法治體行動,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以標準化規范化推進均等化進程,落實《浙江省公共體育設施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384號)、《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實施意見》(浙體群〔2021〕40號)等政策文件。以問題為導向,制定出臺《溫州市全民健身促進條例》地方性法規,修改完善《溫州市區星級健身示范點評估辦法》《溫州市非奧運動項目訓練基地認定和管理辦法》和《溫州市百姓健身房星級評定辦法》,加強體育普法宣傳。(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改革辦、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司法局

(三)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實施體育設施普惠行動,根據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溫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溫州市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為合理布局公共體育設施提供規劃保障。建成甌海奧體中心、平陽縣體育場等重大體育設施項目,啟動溫州奧體中心三期工程,力爭“一場兩館”縣(市、區)全覆蓋。充分合理利用邊角地、閑置地,新建一批群眾舉步可就的健身場地設施。到2025年,新增省級全民健身中心1個、體育公園(體育設施進公園)21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30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00個、登山健身步道500公里、籃球場100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9塊以上。積極參與未來社區、美麗鄉村、未來鄉村、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開展老年人、殘疾人體育運動和健身設施建設。實施百姓健身房惠民行動,持續擦亮溫州百姓健身房全國首創的體育惠民“金名片”。到2025年,全市百姓健身房達到450個以上,實現百姓健身房迭代升級,實現智能化百姓健身房縣(市、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改革辦、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四)提供優質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加強全民健身“雙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基層體育委員)隊伍建設。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服務行動,組建社會體育指導員巡回講師團,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進文化禮堂、企業、學校、未來社區、未來鄉村等。推廣應用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服務系統,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履職率。提升國民體質監測能力,完善市縣二級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實施省3-69周歲公民體質評價等級標準。提供標準化體質測試服務,推廣個人運動健康檔案和運動建議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展國民體質測試、健身咨詢、運動康復指導等服務。提高《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的覆蓋率、達標率和優良率。(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團市委、市人力社保局

(五)夯實全民健身組織基礎。實施體育社會組織實體化規范化行動,完善體育社團激勵和退出機制,推動體育社團健康持續發展。在全民健身中充分發揮社團力量,強化社團社會擔當。建設市級體育社團黨建綜合體,提升體育社團黨建水平。到2025年,縣(市、區)“1+25”組織模式(1個體育總會和25個以上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體育社會組織)全覆蓋,全市登記注冊和備案的體育社會組織達到3355個以上,注冊社會組織等級評估3A級以上體育社會團體達到65%以上。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推進體育社會團體依法依規良性運行。(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民政局

(六)構建多層次多樣化全民賽事活動體系。實施運動之城創建行動,持續辦好溫州市全民運動大會、職工運動會、老年人運動會、殘疾人運動會、民俗運動會、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元旦健身跑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群眾體育品牌活動,打造一批群眾喜愛、特色鮮明、參與人群廣的全民健身活動平臺。持續推進全民健身活動形式和機制創新,廣泛開展適合各個年齡段以及婦女、少數民族、殘疾人等不同群體的全民健身活動,提升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持續培育龍舟、地擲球、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推進游泳、羽毛球、棋類、足球、網球等優勢體育項目,打造具有長三角區域特色的全民系列賽、民俗運動會等原創品牌賽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總工會、市民宗局、團市委、市婦聯

(七)促進全民健身高質量融合發展。實施“體育+”融合發展行動,深化體教融合,推進足球、龍舟、冰雪、武術等項目進校園,把有群眾基礎的溫州市特色非奧運動項目列入市青少年陽光運動會。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體系”“基礎訓練體系”和“競賽體系”三大體系建設,建立體育和教育聯合督導機制,完善靈活學籍管理制度,在有效周期內的省、市陽光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學校建立健全“一條龍”人才訓練體系,規范引導社會體育組織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服務學校體育工作。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幫助青少年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支持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健康有序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團市委)深化體醫融合,促進疾病預防關口前移。深化溫州市運動醫學中心建設,實行國民體質測試與醫療健康體檢相結合。推廣體醫結合新模式,各縣(市、區)在醫療機構建立運動醫學服務站不少于1 家。推行醫務人員運動健身知識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健康急救知識交叉培訓,建設體醫復合型專業隊伍。支持健身運動實時監測技術研究與應用,建立運動健康數字檔案。(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深化體旅融合,推動山地戶外營地、航空飛行營地、汽車自駕運動營地、戶外露營基地、運動船艇碼頭、滑雪場等體育旅游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省級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線路、優秀項目。培育省級運動休閑鄉鎮,農業休閑、賽事旅游集聚區。(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改革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八)厚植全民健身精神文化底蘊。打造體育文化品牌行動,持續打造“中國龍舟名城”“全國游泳之鄉”“國際象棋之城”“全國武術之鄉”等溫州體育品牌,籌建龍舟學院、龍舟博物館、國際象棋博物館、足球史館、民俗體育博物館等,提升溫州體育史館、武術博物館等,開展體育老照片的挖掘和整理,培育一批具有溫州辨識度的體育文化品牌。積極培育全民健身時尚文化,鼓勵支持體育影視、音樂、攝影、美術、動漫等作品創作展示。開展健身明星、運動達人等群眾體育明星評選活動。培育體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文化。推廣全民健身經驗,講述全民健身故事,樹立全民健身榜樣,推動形成全民健身意識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活動融入生活、全民健身文化影響社會、全民健身品牌成為典范、全民健身氛圍更加濃厚的良好局面,彰顯溫州體育的人文之美、和諧之美。進一步加強體育對外交流,推進體育國際化。(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溫州廣電傳媒集團、溫州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市縣兩級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全民健身重點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實事,形成部門聯動、責任清晰、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體育部門牽頭制定實施本轄區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劃。

(二)強化經費保障。保障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投入,增加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比例,發揮政府扶持體育發展專項資金引領帶動作用,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拓展經費來源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強化績效管理,確保財政資金投入規模、結構、績效與全民健身發展目標相匹配。

(三)加強督促指導。市縣兩級全民健身領導小組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建立督導機制,加強對全民健身重點工程、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和體育民生實事項目等的監督管理,強化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四)實施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各縣(市、區)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落實情況的檢查督導和評估,將其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管理,形成評估報告。每年要結合浙江省全民健身發展指數評估制度,形成評估報告,報溫州市全民健身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實施抽查核評,評估結果與縣(市、區)年終考核掛鉤,于2025年進行全面評估,評估結果與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區)和體育現代化縣(市、區)等創建相關聯,確保任務如期高效完成。

' style='font-size:10.5pt;margin-left: 30px;'> [附件下載]

【返回頂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0
h肉无修动漫在线观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