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001002003/2022-0579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醫保/其他
文 號: 溫政辦〔2022〕41號 閱讀版本:
發布機構: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5-19
有效性: 統一編號: ZJCC01 – 2022 – 0010
索引號: 001002003/2022-0579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醫保/其他
文 號: 溫政辦〔2022〕41號
閱讀版本:
發布機構: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5-19
有效性: 有效
統一編號: ZJCC01 – 2022 – 0010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溫州市
長期護理保險2022年擴面提質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22-06-10 17:28 瀏覽次數: 來源: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字體:[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2022年擴面提質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予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5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2022年擴面提質

實施方案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護理需求,提高我市群眾生活質量和人文關懷水平,減輕失能人員家庭照護負擔,根據省政府2022年民生實事工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進一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保障人群,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目標

進一步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保障范圍,從現行市區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向全市職工醫保參保人員縱向延伸,到2022年底,全市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00萬人,力爭實現職工醫保參保群體全覆蓋;進一步增強服務保障,完善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提升保障效能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擴大實施范圍。按照《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溫政辦〔2019〕13號)規定,試點范圍從市區職工醫保擴大到全市職工醫保,將已參加本市職工醫保的在職人員和退休人員統一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實施范圍。(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明確籌資標準。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自然年度籌集,根據國家、省政策規定和試點期間基金運營情況,縣域內職工醫保參保人員暫按每人每年100元定額籌資,個人和用人單位同比例分擔。在職與退休人員執行同等的繳費標準;參加職工醫保的靈活就業人員,參照職工執行。其中,單位繳費部分從其繳納的職工醫保費中劃轉;個人繳費部分可從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中代扣代繳;沒有建立醫保個人賬戶或個人賬戶資金不足的,可使用家庭成員的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繳納或由本人按年一次性繳納;退休人員由本人按年一次性繳納或選擇由養老保險金(退職金)代扣代繳。(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明確待遇支付標準。結合當前我市參保人員實際需求和各地養老護理機構建設情況,繼續推行機構上門護理、養老機構護理、醫療機構護理和居家護理等相結合的多層次護理方式,鼓勵護理機構開展上門護理服務。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以護理服務方式支付,待遇支付標準維持現有水平,具體支付范圍暫按《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試行辦法》(溫政辦〔2019〕13號)有關規定執行,待上級文件出臺后,同步調整待遇政策。進一步完善待遇支付標準與失能等級、服務時長相結合機制,適當拉開不同失能等級的待遇差距。(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健全評估機制。全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暫按《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定管理辦法》及《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量表》執行,待上級文件出臺后,同步調整實施。進一步擴充失能等級評估專家庫,將各縣(市、區)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二級及以上綜合醫療機構的相關醫護專家納入專家庫,負責承擔評估和復評工作,實行準入與退出動態管理。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委員會,統一評估標準,加強對失能等級評估工作的管理。(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培育養老護理機構。支持各類養老機構、護理機構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服務,按《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協議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實行協議管理。做好長期護理保險協議定點機構規劃,根據公眾護理需求、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收支、失能人群數量、業務經辦能力等實際情況,將符合條件的養老護理機構納入協議定點管理。著重加強對轄區內偏遠鄉鎮、街道的扶持,鼓勵專業連鎖護理機構在縣域開設分支機構,鼓勵基層建設護理醫療機構。(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

(六)規范護理服務標準。統一全市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服務項目和服務標準,建立護理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和從業人員管理制度,明確具有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康復治療師等醫學相關專業人員符合護理服務從業條件;其他從業人員需經規范化培訓合格后上崗,推動簽約責任醫生團隊開展居家上門護理服務,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推進護理服務規范化、專業化。(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健委,各縣〈市、區〉政府

(七)增強經辦服務能力。全市長期護理保險經辦工作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統一全市招投標工作,選擇綜合實力強、有承辦經驗、服務網點健全、服務團隊專業的商業保險機構承擔全市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工作。成立長期護理保險運營管理中心,加強對全市長期護理保險相關工作的協調管理,統一長期護理保險經辦規程和服務標準,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對各縣(市、區)醫保部門、商保機構、評估專家、護理機構等單位和人員的政策及業務培訓,提高經辦管理服務能力和效率,確保全市長期護理保險整體有序推進。(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溫州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政府

(八)強化信息系統支撐。對照長期護理保險擴面要求,堅持數字化改革引領,建立全市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系統,實行長期護理保險申請、評估、經辦、查詢、服務、結算信息化,鼓勵推行無紙化工作,實現行業管理部門與長期護理保險承辦機構、協議護理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

(九)統一基金管理。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參照現行醫療保險基金有關管理制度執行,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單獨建賬、獨立核算、??顚S?。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實行市級統籌。統一基金預決算管理,全市統一編制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年度預決算。統一基金收支管理,以市為單位統收統支,以縣(市、區)為單位分級核算,按自然年度清算。統一責任分擔機制,基金出現當期缺口時先由各地歷年結余彌補缺口,各地歷年結余不足以彌補時,缺口由各地財政承擔。(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

(十)強化監督和評價。運用新技術創新基金監管手段,強化對商保機構、協議護理機構、護理人員、失能人員等對象以及對經辦、護理服務全過程的監管。完善對商保機構的績效評價、考核激勵、風險防范機制,確保合規承辦。加強對協議護理機構和護理人員的監督考核、質量評價、運行分析和日常巡查,著力打擊違規行為,確?;鸢踩\行。強化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考核,提升評估工作績效,加強對失能人員的動態管理,確保待遇合理支付。(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溫州銀保監分局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聯系副秘書長、市醫療保障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健委、市審計局、市醫療保障局、市殘聯、市稅務局、溫州銀保監分局和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成員的長期護理保險擴面提質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醫療保障局,負責統籌協調擴面提質工作有序開展。組建市、縣醫保部門長期護理保險擴面提質工作專班,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明確責任分工。醫保部門負責統籌制定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牽頭組織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工作。財政部門負責長期護理保險工作資金保障、基金監督和管理等工作。稅務部門負責長期護理保險費征收工作。民政部門負責統籌配置養老服務資源,加快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為失能人員的護理床位需求提供保障。衛健部門負責規劃統籌醫療服務資源,重點建設護理型醫療機構加強醫養結合醫療服務機構配置,會同醫保部門完善長期護理保險評估專家庫,組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開展長期護理保險服務。人力社保部門負責加強護理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建立護理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審計、殘聯、銀保監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實施工作。

(三)強化督導考核。按照“清單+閉環”管理要求,做好季度工作調度,加強數據通報,建立季度跟蹤、半年督查、年終核驗相結合的督查機制,確保全面完成民生實事任務。

(四)加強政策宣傳引導。立足獨立險種的定位,梳理政策宣傳要點,通過我市主流媒體及新聞發布會、官方微信等融媒體矩陣開展宣傳工作,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密切關注政策實施后的輿情,及時引導輿論方向,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本實施方案自2022年6月25日起開始實施。

附件:1.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2022年擴面提質推進表.pdf

2.溫州市長期護理保險2022年擴面提質任務分解表.pdf

相關政策解讀鏈接:
' style='font-size:10.5pt;margin-left: 30px;'> [附件下載]

【返回頂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0
h肉无修动漫在线观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