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推動全市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地方志工作條例》、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地方志事業發展的意見》等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溫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關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志鑒精品工程、村(社區)志文化工程、成果轉化工程、方志創新工程、強基固本工程“五項工程”為主抓手,著力推動地方志工作由傳統方志向數字方志、由重修輕用向修用并重“兩個轉型”。到2025年,基本建立志鑒精品創建、資源開發利用、方志文化傳播、方志理論研究、方志陣地建設“五大體系”,努力開創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相適應的地方志事業發展新格局,為加快建設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溫州”,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依法治志。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地方志工作的各項法規、規章,完善地方志工作保障體系。進一步構建政府依法加強對地方志工作領導,地方志工作機構依法履行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地方志工作職責,社會各界依法參與并提供支持的工作格局。 (二)堅持修志為用。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拓寬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領域,以地方志的視角闡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發揮地方志“貴在史識、重在致用”的重要作用,為溫州發展提供歷史智慧和借鑒。 (三)堅持改革創新。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地方志工作的核心位置,加快地方志工作數字化改革進度,使悠久的方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體現其應有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四)堅持質量第一。強化精品意識,正確處理質量與進度的關系,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保密關、出版關,編纂出版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精品佳志。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志鑒精品工程,全面記錄改革發展歷史進程。 1.推動志鑒提質升級。加強對志鑒編纂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服務指導,堅持編纂進度與質量并重,規范編纂流程,創新編纂方式,將精品意識貫穿志鑒編纂工作全過程,切實提升志鑒編纂工作水平。組織縣(市、區)積極參加“浙江省精品年鑒”“中國精品年鑒”工程建設及志鑒優秀成果評選,到2025年,力爭實現省級精品年鑒全覆蓋。 2.啟動三輪修志工作??偨Y第二輪修志工作經驗,開展第三輪修志工作前期研究,組織指導鹿城區、洞頭區和蒼南縣開展第三輪縣(區)志修編工作,到2025年,3個縣(區)啟動三輪志書修編。 3.組織專題志書編纂。在重大歷史節點編纂出版主題志書,記載當代中國,講好溫州故事。努力提升《溫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編纂質量,打造全國抗疫志編纂試點樣板,指導推進《瑞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編纂出版。謀劃開展扶貧志、高水平全面小康志等重大事件志編修工作,忠實記錄脫貧攻堅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 4.推進志鑒編纂向部門、鄉鎮延伸。鼓勵市、縣(市、區)部門單位圍繞中心工作,編纂部門志鑒、行業志鑒和單位志鑒,及時留存歷史資料,充分反映各項事業的發展歷程??偨Y蒼南縣、泰順縣鄉鎮志編修試點經驗,積極開展鄉鎮(街道)志鑒的編纂,鼓勵引導經濟強鎮(街道)率先開展編纂工作。力爭到2025年,全市鄉鎮(街道)志編纂覆蓋面達到30%以上。 (二)實施村(社區)志文化工程,留存鄉村文化記憶。 1.全力推進村(社區)志編修。做好“村(社區)志系列叢書”編纂工作,總結村(社區)志試點經驗,形成可推廣借鑒的組織管理、運作模式、資料征集辦法、編修方式等執行規范,推動全市開展村(社區)志編纂,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記錄時代變遷。選擇歷史文化名村、鄉村旅游重點村、少數民族特色村率先啟動編纂。力爭到2025年,各縣(市、區)均有一個以上鄉鎮(街道)啟動并完成村(社區)志編修。 2.挖掘和整理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地方志工作機構與文化部門的合作,大力開展鄉村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工作,加大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等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參與鄉村文化研究,推動農耕文化、文明公約、村規民約、新鄉賢文化、家訓家規的挖掘提升,完整留存鄉村歷史文化信息,為村落保護、文旅融合、鄉風文明、鄉村治理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和素材。 3.助力鄉村文化場館建設。積極參與百姓書屋和村史文化、民俗生態場館的規劃建設、布展策劃和工作指導,結合公共文化場所建設,采取多種融入途徑,整合推進鄉村文化場館建設,努力讓鄉村文化場館成為傳承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三)實施成果轉化工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1.開展資政輔治工作。開展地方志視角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溯源研究,努力推出具有溫州特色的研究成果。圍繞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對溫州的重要指示,組織開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探路’共富”研究宣傳活動。圍繞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挖掘志鑒信息資源,開展專項研究、文獻編纂,積極撰寫資政參考文章。 2.開發特色志鑒產品。圍繞地方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特有文化,推進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大力開發具有溫州歷史文化辨識度的文化產品,助力歷史文化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結合地方志記載,挖掘溫州特色產品的歷史文化內涵,積極為原產地標識認證、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名優土特產品牌塑造提供權威佐證服務,助力特色產品品牌推廣和鄉村產業發展。 3.加強方志文化宣傳。進一步完善地方志網站、微信公眾號、刊物等地情普及、新媒體平臺,積極拓展視頻號、音頻號等新型傳播方式,打造地方志宣傳矩陣體系,更好展現溫州地情文化,貼近人民群眾需要。開展地方志“七進”活動,加強與各類媒體平臺合作,經常性組織開展方志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拓寬方志文化傳播渠道,豐富方志文化活動內容,增強方志文化社會影響力。 (四)實施方志創新工程,提升學術科研水平。 1.加強學術合作交流。加強與省內外兄弟市之間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地方志工作機構合作,在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研究、溫州學研究、永嘉地方史研究等方面發揮地方志的作用。 2.深化學術理論研究。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古籍專家、文史專家、地情愛好者和文化傳承人參與地方志工作,積極開展歷史文化和地情研究。為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的優秀作品提供出版資助,使其發揮更大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各級地方志學會、協會的作用,統籌各方資源,凝聚各方力量,進一步推進開門辦史修志。 3.深入開展舊志整理。制定全市舊志整理計劃,編輯舊志目錄,搶救和保護歷代地方志遺產。點校出版一批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舊志,發揮舊志溯源歷史面貌、賡續歷史文脈的作用。到2025年,完成《乾隆溫州府志》的點校工作,完成《民國瑞安縣志》《乾隆永嘉縣志》《康熙平陽縣志》《乾隆平陽縣志》的點校整理和出版。 (五)實施強基固本工程,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 1.推進方志館建設。把方志館作為公共文化設施納入建設計劃,建設和鞏固地方志文化陣地。開展溫州方志館建設項目研究,學習相關城市方志館建設成功經驗和館場設計、布展情況,細化研究建設方案,力爭在2025年前啟動。積極推進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方志館建設,結合當地文化、檔案等專題場館建設,力爭到2025年,縣(市、區)方志館建設啟動率達到30%以上。 2.加快方志數字化建設。積極融入省數字方志一體化平臺,依托省地方志全文數據庫和地方志資源共享系統,推進地方志編纂成果數字化工作,力爭到2025年,地方志編纂成果數字化率達到90%,基本實現地方志資源智能檢索、在線查閱等功能,為數字化編纂、智能化閱讀、融媒體開發提供有力支撐。推進數字方志館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市數字方志館建成率達到90%。進一步優化年鑒在線編纂系統,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菱華杯”征稿活動,提升編纂工作效率。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積極改善人才成長環境,加強人才培養、選拔、使用和交流,大力培育優秀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加強學科梯隊建設,加快培養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干。推進地方志工作機構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教育教學基地,通過申報課題、撰寫論文等帶動提升地方志工作人員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建立全市地方志專家庫,組建地方志工作志愿者隊伍,努力建設與新時代地方志事業發展相匹配、專兼職相融合的人才隊伍,為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和統籌規劃,把地方志事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文化事業規劃和政府目標責任體系,定期聽取地方志工作匯報,及時了解和解決地方志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健全地方志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地方志工作隊伍,鄉鎮(街道)、村居(社區)確定分管負責人和具體負責人員,保證其有效履行職能,順利開展工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把本部門、本行業志鑒編纂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明確責任分工,忠實履行記錄本部門、本行業發展歷史的職責。 (二)強化法治保障。貫徹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和《浙江省實施<地方志工作條例>辦法》,提升依法治志意識。加大地方志法規規章的宣傳和執行力度,適時開展執法監督檢查,依法糾正、查處執行不力和違法行為。根據工作實際,及時完善工作制度和業務規范,持續推進地方志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建設。 (三)強化要素保障。各級政府要將地方志事業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地方志項目經費的支持力度,建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與地方志工作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改善地方志工作條件和圖書資料收藏保管條件,切實保障修志、編鑒、出版、科研、開發利用、數字化改革、方志館建設、資料文獻保存等工作的開展。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5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
|||||||||||||||||||||||||
|
|||||||||||||||||||||||||
【返回頂部】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