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政策解讀 | ||||
|
||||
一、政策背景 今年以來,溫州市緊抓機遇風口,把加快支持發展預制菜產業作為引領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寫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兩會”報告,系統謀劃“十個一”舉措全域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致力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全力打造極具辨識度、美譽度、知名度的東南沿海預制菜產業名城,緊盯全國前沿、率全省之先系統謀劃提出了“一城十鏈百企千億”目標定位,引導溫州企業快速切入未來的萬億市場新賽道。近期農業農村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在溫調研時,對溫州預制菜產業發展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勉勵溫州要做好預制菜百年企業的文章。市委劉小濤書記、張振豐市長多次批示,要求搶占行業“風口”,加快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內容 《意見》共10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是支持溫州企業緊抓機遇、搶占賽道,予以品牌宣傳、市場推廣等方面的財政獎補。比如,市級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預制菜“十強百品”評優遴選、宣傳推介、展示展銷活動。支持部門牽頭、企業組團開展品牌推廣、電商直播、廣告宣傳等活動,市財政給予企業承擔經費的50%、最高100萬元的資金獎補。 二是支持企業技改、科研攻關、產業園布局等,通過整合政策資源,梯次培育一批規上企業、“鏈主”企業、上市企業,帶動預制菜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同時提出人才支撐和用地方面的保障。比如,預制菜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一年內生產性設備與信息化投入5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按投資額的20%給予不超過400萬元的補助;企業一年內生產性設備與信息化投入200萬元至500萬元的技改項目,按投資額的15%給予補助。建立溫州預制菜產業研究院,對研究院接受政府委托的公益性科研項目,市財政予以全額經費補助;對接受企業委托、政府確認的科研項目,市財政給予科研經費的50%、最高100萬元的補助。重大課題研究實行“一事一議”。 三是重點解決冷鏈倉儲、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加快建設共享冷庫、共享實驗室,支持企業抱團組建預制菜產業聯盟,與物流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最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比如,支持企業抱團建立溫州預制菜產業聯盟,組織與物流企業開展合作,設置營銷總額、同比上一年度增量、流通效率、服務質量等指標對物流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市財政每年對排名前3位的分別給予15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 四是加強多元化投融資服務,積極探索設立共富基金優先投向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共同富裕相關領域,鼓勵溫州企業參與設立或投資子基金,市級產業基金給予傾斜支持。比如,引導金融機構提供差別化專項政策支持,市財政給予企業不高于一年期LPR的貸款利率60%的貼息,年度總額不超過20萬元。支持推行含農產品質量安全險、冷鏈物流險、財產險、第三責任險的綜合性農業保險,市財政給予企業保費80%的補助。 五是擴大產品出口貿易。預制菜出口企業參加“一帶一路”國家的一般性國際性展會的,每個展位費給予 60%、最高 2.5 萬元的補助,其他地區的每個展位費給予 50%、最高 2 萬元的補助,同一展會每家參展企業最多補助 4 個標準展位。支持預制菜出口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對新獲浙江出口名牌、溫州出口名牌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15 萬元、5 萬元的獎勵。支持預制菜服務平臺建設,對新獲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試點),分別給予 100 萬元、50 萬元和30 萬元的補助。 三、其他事項 (一)關于目標定位。為加快推動我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編制了《溫州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提出“一城十鏈百企千億”的目標定位,即“通過3-5年努力,建成東南沿海預制菜名城,打造10條溫州特色的預制菜全產業鏈,培育示范性規上企業100家、預制菜名品100個,預制菜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通過打造米面制品、糯米山藥、大黃魚等十大預制菜產業鏈,未來三年全產業鏈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 (二)關于工作載體。目前,我市已建立預制菜“鏈長制”工作專班,王彩蓮副市長為鏈長。建立部門協同的鏈辦工作機制,清單化列出全年目標、計劃任務、調度進展,常態化開展調查研究、分析研判、部署落實,協同化推進補鏈、延鏈、強鏈。建立預制菜產業聯盟、產業發展研究院,以預制菜產業為牽引,整合食品加工、農業生產、餐飲酒店、包裝機械、營銷平臺、冷鏈物流、金融保險、科研院所等資源,全面推動預制菜全產業鏈聯動發展。今年全市新謀劃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招商引資項目36個、總投資近211億元,其中預制菜產業項目投資達80億元。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廣東省農科院合作研發,整合溫州科研資源成立預制菜產業發展研究院,計劃8月發布第一批溫州預制菜團體標準。 四、解讀單位和聯系人 解讀單位:溫州市農業農村局 聯系人:林日春 聯系電話:0577-88960018 |
||||
政策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