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今日溫州?>?社會信息
見證“幸福頤養溫州”拔地而起
發布日期: 2022- 09- 23 09: 16 瀏覽次數: 來源: 溫州日報 字體:[ ]

“9月22日晚是我二十多年來頭一次能痛痛快快洗個澡,夜里睡得特別安穩!”家住瑞安市玉海街道的82歲老人張正寶,早年因意外導致高位截肢,且家中無淋浴設施,所以洗澡只能靠家人簡單擦拭。去年,玉海街道投入120萬元,為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張正寶正是223個受益者之一。而今,張老家中不但處處可見明黃色的扶手,還安上緊急呼叫器、紅外感應器等適老化智能設備。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累計為6248戶困難老年人圓夢“幸福改造家”,而這只是溫州構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一處縮影。面對奔涌而來的銀發浪潮,我市將錨定時代發展“潮頭”、聚焦老人生活“盼頭”,爭取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裕富足、普及普惠、尊老敬老、樂活樂享的老年友好城市,讓每位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質量、有活力的長壽生活。

錨定老人剛需,完善“頤養服務”體系

打造老年友好城市“基礎鏈”

“老年食堂飯菜清淡、不油膩,我們年紀大了,就喜歡這個味?!碧煜轮廖?,不過一碗安樂茶飯,甌海區金蟾社區的規范化共享食堂為老年人精心準備了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菜色,全年累計提供助餐、送餐服務約7700次,讓社區內的空巢老人都能吃上“安心飯”,吃出“幸福味”。

吃飯乃人生頭等大事,我市通過公募、定向捐贈、冠名等形式募集慈善資金,完善老年食堂長效運營機制,規劃整合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和網絡,全力打造出500余家老年食堂,日均服務1.5萬人次,讓困難老人安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助浴、助急、助行、助潔……除了助餐服務外,我市還將建立了標準化服務清單,提供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全面覆蓋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編密織牢老年友好“保障網”。比如發展適老型智能交通體系,到2025年設置10條以上適老公交專線,改造不少于400個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環境設施,提供便捷舒適的老年人出行環境。

在打造老年友好城市“基礎鏈”的過程中,我市還以數字化為引擎,瞄準養老跑道,聚焦老年人出行、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實施全市老年人精準畫像,集成康養智城、E養食堂、幸福頤養超市等應用,打造“頤養溫州”數字化服務平臺。

到2025年,“頤養溫州”數字化服務平臺將實現養老數據“一張圖”,打造可及可享應用場景20個以上,建成智慧養老院不少于25家,實現老有“慧”養。

聚焦看病難題,打造“健康支撐”體系

托起老年友好城市“承重梁”

“遛彎的功夫,就能順便量一下血壓,很方便?!背墒a綠樹下,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起,或是排隊等待醫生義診,或者閑談討論身體情況。瑞安市玉海街道“榕青亭”健康監測站每周六上午邀請知名老中醫,為周邊老人開展義診活動,加強對腦卒中高危老年人群早期篩查,推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提升對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除此以外,我市還逐步實施老年人“光明”行動和“口?!毙袆?,聚焦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篩查和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服務;推行“失智老人”關愛行動,加強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建設,開展老年認知功能篩查干預;展開老年人營養改善行動,開展老年人營養監測和干預……多管齊下開展健康管理服務,預防老年人疾病發生、發展。

預防保健為先,疾病診治、康復護理為重,我市始終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著力構建預防、診治、護理于一體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令老年人生命之樹常青、生命之水長流。

提升促進我市老年醫學能力發展,是構建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的應有之義——推進老年醫學科規范化建設,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加強老年綜合征管理,增強老年疾病診治能力;發揮甌江實驗室優勢,打造全國首家集實驗室和老年醫院為一體的阿爾茨海默癥診療中心;加快基層智慧健康站建設,提升為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能力;扶持推動安寧療護國家試點工作,建成市級安寧療護培訓基地。

心系老人精神世界,構筑“社會參與”體系

為老年友好城市“添磚加瓦”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構建老年友好城市,不僅要令老年人“醫食無憂”,更要深入關懷他們的精神世界,還可引導他們保持老驥伏櫪的心態,發揮“夕陽能量”,創造社會價值。

依托溫州老年大學、溫州老干部大學,組建各級老年教育聯盟,發展線上線下老年教育;積極盤活國有空置物業、公園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文體活動場所……擴大老年文體教育供給,以豐富的文娛活動點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讓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構筑“老年友好城市參與”體系的第一步。

其中,“華齡杯”中老年書畫攝影大賽是我市老年人的文化盛事,他們用翰墨展示陽光心態,以鏡頭聚焦生活靜美,體現出強烈的觀賞性與感染力?!白?015年舉辦‘華齡杯’以來,參賽作品從200多件遞增到1100余件,今年年齡最大的參賽者甚至有97歲!”來自溫州城市大學華齡學院的賽事負責人許翯翯如是道。

“害怕掉隊”“怕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拋棄”也是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一大痛點。對此,我市開展了普法助老專項行動,結合普法進社區、進養老機構等多渠道開展普法宣傳,短短一月普及33萬人次;點亮“銀齡跨越數字鴻溝”行動,目前已為10萬老年人開展科普培訓,讓老年人共享“數字紅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搭建“老有所為”施才舞臺,釋放“銀齡活力”,讓老年人感覺“被需求”,是滿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一劑“良方”。為此,我市欲建立市縣兩級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并保障老年人就業權益和創業權益,將符合條件的超齡就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

此外,我市還將深入開展“銀齡行動”, 引導離退休干部職工、老黨員發揮“頭雁效應”,帶領參與文明實踐、公益慈善、志愿服務活動,以“銀色”共治繪就夕陽美景。(記者 潘培期)

h肉无修动漫在线观看应用